商业不靠谱-关注全球创新与创业

歌颂失败

拿命拼搏:知名创投合伙人险些瘫痪的创业故事

头像

发布于

当社会鼓励创新创业的风潮,渐渐成为一股热浪,向岸上的人袭来,人群纷纷跳进海水中。但不是所有人幸运地游到对岸,有的人不谙水性,先跑上岸;也有的人载浮载沉,还在寻找方向。


多年前,陈泰谷转任Quest Venture Partners 亚洲地区合伙人之前,曾经历三次创业的经验。

第一次创业,陈泰谷与伙伴推出类似数位金融(FinTech) 的服务。然而,碍于台湾法规限制,陈泰谷花费四个多月的时间,想着如何规避法规、盼望法规松绑。

不幸,创业计画胎死腹中。第二次创业,陈泰谷与伙伴推出购物清单网站Gumhoo。

这次,团队为了扩展知名度,甚至远赴美国展示产品样本,最后仍宣告失败。

陈泰谷坦言,团队忽略创业圈奉行守则,反而先创造产品,再寻找产品的消费者,「完全走上相反的路。」陈泰谷说,团队苦撑近两年,还是失败了。

第三次创业,陈泰谷修正前两次经验的失误,推出SweetShot──专攻情侣分享照片的手机应用程式。只可惜SweetShot 收费还是不够快,三年多的时间,仅一个消费者叩门,付出美金1.99 元下载应用程式。SweetShot 挨不到product-market-fit 的阶段,公司的总营收,就是仅仅的美金1.99 元。

陈泰谷在创业失败后,经济陷入困顿,一度只能靠政府活动与共同工作空间(co-working space) 举办演讲附设的餐点维生。若不得已得自掏腰包,他只选择干面等淀粉成分高,便宜、耐饿的餐点。陈泰谷笑说,当时的自己根本不敢买水果,否则,下一餐又没着落了。

陈泰谷为了解除经济压力,进入公司服务。创业多年来累积的熬夜习惯,加上长期营养不良,严重危害着陈泰谷的健康。他回忆,在他上班的第一个月,他的下半身瘫痪了。「一旦放松,身体就开始找你讨债。」他无奈地说。

当时,陈泰谷无法控制自己的双腿,走路扭曲。他惊慌地求助前后共十四个医生,照电脑断层、照X 光、抽血等,各种治疗方式他都尝试,也到庙宇向神明祈求恢复健康,却没能见效。又过了一段时间,不知为何,陈泰谷发麻的感觉逐渐退去,健康的感觉又出现了。

陈泰谷说,尽管自己在创业路上,历经三次彻底的失败、身心俱疲,甚至可能瘫痪。若是能重头再做选择,他还是会选择创业。

在创业的每一个当下,陈泰谷知道自己为何而战。当他知道产品有助于他人解决问题,也知道产品的进展可以预期、可以进步。「那是无与伦比的成就感,也是一种欣慰。」陈泰谷说。

从创业走向创投,陈泰谷鼓励年轻人求学时期探索自己的兴趣,若对创业好奇,应当把握机会、积极投入。但陈泰谷有前提:「所有人都要失败。」

如果第一次创业就成功,陈泰谷认为运气的成分应该比实力多。而在未来扩张创业版图、或是尝试其他创新时,失败的机率会很大。他把自己曾经失败的经验奉为信条,也愿意提供台湾青创团队不怕失败的案例。

创业必须谨慎

当App 创业逐渐成为创业的主流,逐渐饱和的服务,年轻创业者越发不可能倚靠一个点子、一支App 就打进市场。「一定要结合产业经验,或个人独特的经验,才有机会胜出。」胡丁友表示。

胡丁友细想他过去一年多来自行创业、以及加入新创团队的历程。「会失败就是因为台湾学生生活经验太类似了,又不懂产业及不同职位的know-how(知识)。」

他说。当时创立Gold Rush 时,胡丁友需要常跑业务,但他茫茫然不知从何开始。

「也许我去上班磨练一年,就有概念;自己创业虽然学得比较多,但花的时间也是相对的。」胡丁友说。

林怀宇则认为,刚毕业创业失败率高,也许先工作三五年再来做,失败率会降低一些,但仍旧有些错误,是工作经验无法填补的。尽管ScoreMaster 悄然吹熄灯号,林怀宇心里还抱持着再度创业的梦想。他心想第一次创业会犯的错,也许第二次就能避免,熟能生巧。「年轻时能损失的东西最小,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」林怀宇这么认为。

创业前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,才能降低遗憾。林怀宇观察,当前投入创业的人,大多不是碰到非得要透过创业才能解决的问题;更多的是对创业有兴趣,或是想要体验创业的人,就像当年的他一样。「创业失败的机率超过八九成,做或不做,都没有不好,只是不要让自己后悔就行了。」林怀宇说。

当社会鼓励创新创业的风潮,渐渐成为一股热浪,向岸上的人袭来,人群纷纷跳进海水中。但不是所有人幸运地游到对岸,有的人不谙水性,先跑上岸;也有的人载浮载沉,还在寻找方向。

来源:青创之岛

__________
商业改变世界,创业就是交朋友。添加六哥微信号,聊创业聊未来:jackhe2013

作为创业者,我们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。我们团队希望把每天的观察写成文章,从万千信息中挖掘最有价值的商业创意和创新思考,帮你省时间,让这些知识成为你事业的启发。我是六哥,感谢关注【商业不靠谱】。

留下评论
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Login

Leave a Reply

歌颂失败

编辑推荐:成为行业顶尖人物的最简单方法,就是选择一个小领域

头像

发布于

Simone Giertz是一位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奇女子,她这人没别的爱好,虽然颜好胸大屁股翘,却并没有以此为傲,相反她喜欢在地球某个角落,制造拥有神秘黑暗力量的小型杀伤性武器….

2015年8月,Giertz 将她的第一个机器人视频上传到YouTube,并自封自己为「糟糕的机器人女王(Shitty Robot Queen)」。在这个只有七秒的短片里,Giertz戴着青绿色头盔,头盔上配有机械手臂和黄色牙刷,在Giertz咧嘴一笑的同时,机械手臂挥舞着牙刷。Giertz称此为「自助刷牙头盔」,它能帮助人们刷牙,特别是能解决小朋友讨厌刷牙的问题。

随着时间累积,Giertz的「糟糕机器人」系列视频变得越来越长,也越来越精致。Giertz在一年内上传了12个片段,所有片段都记录了她尝试构建和测试设备的经过,而这些设备都是以最单纯,也最直接的天马行空方式解决日常生活问题。

Simone Giertz的视频吸引了成千上万人订阅,她成了专门发明无用之物的发明家。制造「糟糕的机器人」,意味着即使机器人本身发生了故障,Giertz也永远不必面对失败。从那以后,Giertz就在网上为自己设计了这个专门制造失败的小世界,并在这个世界里称王。她开玩笑的说:「如果你想在所处的领域中出类拔萃,最简单方式,就是选择一个小领域。」而她所选的领域确实够小,小到根本就没有人想进去,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做被人视为无用或愚蠢的事情,因此Giertz也不必担心会有竞争者。所以Giertz说:「制造愚蠢的东西,实际上是很聪明的决定。」

在近期的一次公共演讲中,她向美国布朗大学的同学们解释了「无用发明的重要性」。

在普通人的认知中,花费时间、金钱、精力做出来的物品,总归在某些方面有些用处的,所以 Simone 的发明总会引来这样的疑问,“你为什么愿意花这么长时间做这些没用的东西呢?”

Simone 说,「为什么」是她觉得最扫兴的问题了。“我能够理解人们会对我的行为的不解,毕竟这些东西几乎没人会用。但我也很疑惑,为什么大家不觉得把整个晚上用在浏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,也是件没用的事呢”?

人们将大把的时间奉献给网络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,可她用整晚的时间用来做一个一定会失败的机器人时,就有人问她,为什么?这让她感到不解。

Simone 很清楚自己做的机器人并没什么用,她的目的就是创造本身。

一个好的想法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,就像不被看好的想法不一定就没有可取之处。

__________
商业改变世界,创业就是交朋友。添加六哥微信号,聊创业聊未来:jackhe2013

作为创业者,我们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。我们团队希望把每天的观察写成文章,从万千信息中挖掘最有价值的商业创意和创新思考,帮你省时间,让这些知识成为你事业的启发。我是六哥,感谢关注【商业不靠谱】。

继续阅读

歌颂失败

从失败中学习,融资2.4亿美元的Brandless为何会倒闭

头像

发布于

曾被评论为「最创新的零售新创」⏤ Brandless曾是市场高度期待的明日之星,吸引软银愿景基金在2018年重金投资2.4亿美元、估值高达五亿,却在去年无预警熄灯;本文希望透过上下两篇文,分析Brandless失败的原因,让创业者做为借镜。本篇先谈品牌经营、低价市场的获利原则,下篇再谈快消品的竞争壁垒。

  • Brandless 简介

Brandless贩售品项以快消品为主,初期固定订价为三美元,后来有延伸产品线,从六~九美元不等,其特色是包装极简化,并强调原料、内容物,有点类似「美国版的无印良品」,只是搬到了线上,价格更低廉。它经营理念是去除「品牌」所带来的消费者负担,Brandless发现,一般快消品价格中,有高达40%是品牌做产品宣传、销售渠道费用而付出的成本,这些费用最终都转嫁给消费者;而Brandless 希望改变市场上普遍利用广告、行销预算,来打造「品牌价值」的策略,比起直接在零售店上架, Brandless选择绕过中间商,省去上架经销成本,并简化包装、压低行销费用,直接以电商作为品牌入口。

这么做,无非是希望让消费者把钱花在「商品」上,节省行销费用与中间通路的抽成费用后,以低价直接回馈给消费者。尽管立意良好,它仍以失败收场,我们先来看品牌经营的价值,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Brandless 难以获利。

一、快消品为什么反而更需要品牌沟通?

Brandless绕过中间商,以台湾的例子来说,就是不在全联、屈臣式或家乐福等零售商上架,要消费者直接从电商购买。在这种情况下,尽管绕过零售中间商去降低成本,但也代表他必须付出更大心力行销,才能吸引客人上门(因为电商必须透过行销才能曝光),这是为何尽管Brandless主打去品牌化,但反而必须更用心经营品牌。

此外,在快消品的经营策略中,行销是极其重要的一环;身为低涉入产品之一,快消品品牌需密切的与消费者沟通、传达理念。低涉入产品有几个特性:单价低、消费者被动接受资讯,不经过太多思考就购买。这类产品反而很仰赖品牌形象,常常用广告吸引TA,举例来说,像在电视上看到的洗发精、卫生棉或是牙膏等广告此类都算,因为产品的替代性高,同质性高的产品必须透过加深消费者的印象,才能让人们在逛街时随手购入。

而在品牌沟通上,我认为主打「去品牌化」的Brandless 做了失败的示范⏤缺少说故事的能力。多数消费者看到的只是他把乐事的洋芋片,变成「洋芋片、健康、低钠、无添加物」这样的名称加上低价格,这种「无品牌」缺乏说故事的能力,而没有故事的商品,是难以吸引消费者的。

二、永远最便宜可不可以是个品牌形象?可以,但低单价更需要高Retention 才能获利!

你会问,没有故事,那卖便宜点可以吗?Brandless就是这么做的,只是价格策略也许为他带来了短期的流量,但却无法透过价格优势持续创造金流⏤尽管低价吸引人,它的商品品质却评价两极、网路上还不乏糟糕客服的控诉,导致其retention rate低,影响整体获利的能力。根据报告显示,仅有11%在2017Q3购买过的客人会2018Q3回购,远远低于Amazon的45%、Instacart的30%。继续看客户的平均消费金额( APRU ), Brandless上的每位客户平均消费34元,其实和Amazon的37元不相上下,证明低订定价还是活得下去,那问题出在哪里?其实低订价、毛利不高的生意,要靠高retention才能维持;换句话说,就是LTV (顾客终生价值)> CAC (单位顾客获取成本),才不会越卖越亏。我们来简单假设,如果两者毛利率都为20% 、花一万元打广告可以获得一千位客人,简单计算如下:

不难发现,就算订价同样低,在简单的计算LTV, CAC 之后就能发现, 是Brandless 的低Retention 让其每单亏损(LTV/CAC <1,代表顾客终生价值小于取得成本),而在同样的CAC 、margin rate 假设之下,只要Amazon 可以继续增加客数,就能回收其他营业费用,规模化后获利。

如果我们从刚刚的计算中去拆解、思考如何改善Brandless的获利,就会得出四种方式:提高商品单价、拉高毛利、降低CAC、拉高retention rate:然而,第一、二种方式可行性低,单是拉高单价,可能会影响到客户购买意愿,除非产品替代性低、高价值才能这样做,而毛利的提升则有赖规模化,因为议价力会提高,但要做到规模化则先要有高需求支撑,同时规模化会增加其他费用如仓储、管理成本,风险也会随库存水位提高而增加,在还没找到Product market fit之前,新创不会冒险在初期就砸钱投入那么多资本投资。比较可能的改善方式是降低CAC、提高retention,他们是企业较容易从营运端去监控的,例如,从哪种渠道获取客人较有效?利用何种活动能拉高retention (eg会员制度经营)?产品怎么改善客人才会回流……等,Brandless应该要专注去思考怎么改善问题。追根究底,为什么Brandless的retention那么低?最直观的想法是产品品质的疑虑,当然背后可能仍有许多原因(像是竞争态势、产品策略等),我们会在下篇提及。

想在这点提醒新创的是「物美比价廉更重要」,如果要以渗透订价(低价进入市场)的策略开始事业,就更必须长远思考,建立品牌价值、确保产品品质,进而让客户不断购买,提高覆购率,并改善营运的效率,只有这样才能在低价市场中回收成本,并在未来达到规模化获利的可能。

(下篇:快消产业的竞争壁垒)

上篇分析中,我们谈到快消品牌经营的价值、覆购率和顾客终身价值如何影响Brandless的获利,本篇我们将专注在两个主题⏤电商新创在快消产业经营的entry barriers、市场上巨头的竞争态势。

一、省去实体店的成本结构还不够?新品牌以电商为起点,应更强调区隔化

现在的零售新创习惯以电商为起点,为的就是降低营运成本;若参考以实体零售为主的「无印良品」成本结构(参考其2019年报,其毛率利约为51 % ,扣除费用后的营业净利率则为10~11%,其中, 53%的营业费用都用于薪水支出和实体店的租赁费用上。

开设实体店使营业费用大增,这解释了为何许多新创选择以电商起家,以节省开启事业的成本, Brandless也不例外。尽管如此,去除开店费用后,电商虽拥有成本优势,但要在FMCG这种低毛利的产业中生存,背后需要有市场流量=规模经济的支持。我们在上篇文中有提到,如果LTV > CAC,还需规模化才能回收其他费用并获利,(注:从成本来看,规模化也能增加厂商的议价能力,支持订低价的策略)。而在目前消费者已经习惯在电商Amazon 、线下Walmart、Costco一次购足的情况下,新的快消品牌要达到高流量变得更困难,以下两点是相较于实体店面,新电商品牌较难吸引顾客的两点:

  • 品牌信任:知名度不足、信任感尚未建立就要求大量购买(定价3美元,要满39美元才能免5美元的运费)
  • 选择有限:想像你去超市买卫生纸,你会不会想顺手买一包Oreo或乐事回家?Brandless的平台上只有自己的产品,选择性相对有限,无法满足一次购足的需求。

为何把这两点当作是以电商为主的困境?相较于电商,实体店比较注重消费体验,客人逛街时随手购入,且没有消费门槛(电商门槛=运费)。像是大创百货以实体起家,就算初期还没品牌信任,消费者也很愿意尝鲜,先买一、两种东西试试看,不需考量消费门槛的问题。

第一点和第二点相关,如果有了品牌信任,选择有限就不是问题。只做自己的品牌不是不行,虽然通常商家依赖多元品项去吸引消费者,像是百元商店、Amazon这种都是,但这不代表只做自己的品牌入口就行不通,只是必须确保自己的产品足够有特色、够吸引人(CP值高也可以)。回应上篇所说的,产品力不足的Brandless在这点就失败了。追根究底,如果没有多种类的优势,就要确保消费者在对你的品牌够忠诚,而要忠诚的消费者,则有赖产品力、服务的提升。我认为以Brandless的策略来看,自己开发、绕过中间商、以电商为入口,为了提高顾客回购率、建立品牌信任,必须先靠「特色产品」去口碑行销,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── 只是他开发出来的产品很普通,让消费者在市场上找不到除了便宜以外,买Brandless的理由。

二、 竞争态势⏤目前自有品牌如何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?

最后,我们来检视两个成功自有品牌在快消品产业的成功案例,一是线上的Amazon 自有品牌,二是零售的Costco 自有品牌Kirkland。

零售Costco 的Kirkland 和电商Amazon 旗下的自有品牌能够成功,我认为有几个关键(注意,这些自有品牌都以贩售「快消品」为主,而非其他高单价商品)

  • 先卖别人的品牌,成为流量入口:先从卖别人的产品开始起家,不用承担单一品牌的购买压力,本身就是一个导流入口,成为流量集中地以后,在开始加入自己的产品试水温。
  • 良好供应商的品质保障:这些「贩售平台」无论线上或线下,都握有热卖产品的销售数据,他们把卖最好的产品供应商给谈下来,因此贩售品质有保障,甚至超越一般品牌。
  • 不用大量成本营销就有好的Branding效果:他们两者都习惯将自有品牌放在其他品牌商旁比较(线上、线下都是,一个实体摆放、一个精准行销),让他们的自有品牌显得物美价廉,所以省去的行销的费用,又有很高的转化率。

当然除以上三点外,供应链的优化、对上游的高议价力都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有品牌快消品的护城河。反观Brandless ,它是一个单一品牌的购物入口,TA 又与目前巨头重叠、产品替代性高,这也许可以正当解释,为什么一个好的理念,少有人买单。

以上图简单比较三者, Brandless是试图成为Amazon element 2.0,但对消费者的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低,如果进一步思考,就会发现真正玩得起价格战的反而是Kirkland和Amazon ,因为他们已经有大量的流量可以分摊固定成本,达到规模经济的效益;Brandless一开始就想低价竞争,但却没建立起自己的产品特色,反让自己处于劣势。那难道有Amazon、Costco,其他人就不用玩了吗?不是的,只是区隔化变得更重要,在竞争激烈的态势之下,这些巨头所塑造的护城河难以打破,唯有切出另一群TA ,寻求利基市场才是生存策略。举例来说,目前美国市场上有另一个非常成功的自有品牌商,以线下零售商店为主的Trader Joe’s,它在全美有五百多间分店,贩售自有品牌的商品,并强调环保、高品质、合理价格和优质购物体验,它依据客户的喜好决定贩售品项,并以良好顾客服务和特色产品口碑行销,和Amazon或Kirkland相比,它有不同的定位,成功找到属于自己的利基市场。

结论

一开始看到Brandless ,觉得他的理念很棒,对消费者来说也很好,但仔细分析以后,我认为在他的商业计画里,缺少对竞争者的考量、进入市场的策略。或许是源自于投资人给的压力,让Brandless决定追求高速成长,而非慢慢走出自己的路,市场上有些人的解读是,当2.4亿美元的银弹一砸,背负的是高成长的业绩压力,这也许可以作为杀低价进入市场的理由之一,可以立即有流量涌入(低价=高需求的需求法则),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的产品没办法抓住市场的信赖(低覆购率),最终走向停业的命运。尽管这些都是事后诸葛,在创业的时候很难面面俱到,但笔者认为,假设一开始就先加入其他零售商或平台增加曝光,或是,明确的定位自己的路线,以几样产品先打出知名度口碑行销,会不会就活得下来?

作者:基石创投

__________
商业改变世界,创业就是交朋友。添加六哥微信号,聊创业聊未来:jackhe2013

作为创业者,我们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。我们团队希望把每天的观察写成文章,从万千信息中挖掘最有价值的商业创意和创新思考,帮你省时间,让这些知识成为你事业的启发。我是六哥,感谢关注【商业不靠谱】。

继续阅读

歌颂失败

【编辑推荐】当你解决十亿美元的问题,就能赚十亿美元。成功是你解决问题的成果

头像

发布于

推荐一个老纪录片《如何成为亿万富翁》,很欣赏影片里印度裔白手起家的富豪教育自己的儿子说:成功不是说你有多少钱,而且你能提高多少人的生活质量。解决价值多少钱的问题,你就能获得多少钱。这才是成功者的思维。

__________
商业改变世界,创业就是交朋友。添加六哥微信号,聊创业聊未来:jackhe2013

作为创业者,我们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。我们团队希望把每天的观察写成文章,从万千信息中挖掘最有价值的商业创意和创新思考,帮你省时间,让这些知识成为你事业的启发。我是六哥,感谢关注【商业不靠谱】。

继续阅读

最新文章

关于【商业不靠谱】

发掘全球创新智慧,bukop.com不追求点击率,只追求点醒率:点醒读者的几率。

作为创业者,我们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。我们团队希望把每天的观察写成文章,从万千信息中挖掘最有价值的商业创意和创新思考,帮你省时间,让这些知识成为你事业的启发。我是六哥,感谢关注【商业不靠谱】。

添加六哥微信号,聊创业,吹牛逼:jackhe2013

成为赞助人

您可以通过打赏来支持网站发展:

比特币:1Mp8DhAfTCiArkXCbV39agA3HXoyjeJRzL

以太币:0x6eD48d023ee2f8905c74138Bd30b0A545456ECA6

支付宝:bbihyq@hotmail.com

如果您确实打赏了小费,请给我发邮件,以便我能说声感谢。

热门阅读

Copyright © 2017 商业不靠谱. 京ICP备10032693号